夏夜的银河像美丽的丝带划过天空,而借助一双特殊的“眼睛”,才能看清银河中原来缀满了明亮的星星——这双“眼睛”就是望远镜。
最早的望远镜于1608年诞生在荷兰一名眼镜商的作坊中。很快,得知这一消息的伽利略也发明了一架口径4.2厘米的望远镜。用这架望远镜,伽利略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阴影、太阳黑子和木星的卫星等。
几百年来,望远镜不断发展,但望远镜的原理一直沿用至今。传统光学望远镜根据光路结构不同,大致分为三类:
第一类折射式望远镜是其中最古老的,和几百年前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并无太大区别。它利用光的折射成像原理,大多口径不大,天文爱好者常使用的体形细长的望远镜一般属于这一类。
第二类反射式望远镜利用光的反射成像原理,它最早由牛顿发明。由于反射式望远镜在同等口径下造价更低廉,因此,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口径较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,往往是反射式望远镜,比如美国凯克望远镜、国际合作项目双子望远镜等。
第三类折反射式望远镜,将折射与反射相结合,来自天体的光线在望远镜中同时被折射和反射。折反射式望远镜能兼顾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的优点,非常适合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,也深受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。
如今,望远镜性能有了更大提升,观测范围不再局限于光学波段,而可以根据天体发出的辐射,在全波段进行观测。比如以追踪天体红外辐射为主要目标的红外望远镜,以探测无线电波为观测目标的射电望远镜等。
我国的“天眼”,就属于射电望远镜。在太空中,还有探测X射线的望远镜,以及可以同时观测多个波段的望远镜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越来越多更加先进的望远镜可以收集到远方天体更为丰富的信息,帮助人类解锁更多的宇宙密码。